标 题 | 延安市宝塔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 | ||||
索 引 号 | BT/2016-1599 | 发文机关 | bet365为什么打不开 | 发布日期 | 2017-02-28 |
发文字号 | 来 源 | bet365为什么打不开 | 成文日期 | 2016-08-29 |
坚持将创新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推进专业化分工、链条化配套、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积极支持推进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做强现代服务业、做精新型工业、做优现代农业,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新区北区和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资源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将做强现代服务业作为资源型区域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推进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信息服务业,带动金融业、中介和咨询业、科技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等发展,全面提升我区综合服务水平,打造陕甘宁蒙晋区域性现代服务辐射中心。
按照“一中心七板块”的产业布局,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做强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围绕中心城区发展红色旅游,依托外围乡镇发展黄土风情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大旅游”产业格局。重点打造枣园民俗游、冯庄乡村游、南泥湾体验游、甘谷驿古镇游和万花生态游。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依托中心城区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重点建设蟠龙青化砭战役旅游景区、河庄坪圣地河谷文化旅游园区等,保护开发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毛岸英学农基地等;依托生态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建设丰富川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南泥湾旅游开发项目、张新庄生态农业休闲园区,打造庙沟、井家湾、石村、康庄、万花、碾庄等乡村旅游节点;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黄土风情旅游、历史文化旅游,重点打造甘谷驿古镇文化旅游区、万花山木兰文化风情园、石村耕读文化传统村落;依托“一核四商圈”和延安1938特色街区,促进旅游业与商贸业联动发展,重点建设枣园陕北民俗特色街区建设改造、高峁湾休闲旅游一条街等项目;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积极发展红色培训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旅游龙头企业,提升现有旅游企业经营能力,整合完善旅游上下游产业链条。依托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宝塔山、黄土地、南泥湾三大品牌,大力开发红色革命纪念品、民间文化艺术品、陕北小吃、陕北土特产等系列旅游商品,促进工业发展,不断提高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90亿元。
按照“一核四商圈”的产业布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商贸物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推进城市商业智能化、农村市场现代化、社区商业便利化。优化升级延安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积极打造以李渠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商圈、以枣园大华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商圈、以南泥湾农副产品物流园区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商圈和以碾庄汽车产业园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商圈。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布局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节点,搭建城乡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县、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形成2-3个示范龙头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推动生活废弃物、报废工程机械、工业边角废料等回收再利用。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共享全区物流信息资源。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亿元。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生产、生活各领域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创业就业等深度融合,促进我区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依托“中国延安大数据产业中心”建设,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重点打造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商务孵化园和枣园大华电子商务基地。推动大数据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阿里巴巴、京东、华商街等全国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来我区投资创业,在农村电子商务、社区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智能物流、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宝塔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推广“电商平台+企业”的“团延安”模式、“生产+加工+电商平台”的“峁圪垯”模式、“公司+协会+电商平台”的“爱心枣业”模式、“电商平台+运营中心+农村服务站”的“村掌柜”模式。打造众圆科技、延百集团、利源物流、峁圪垯等企业品牌。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用管理等问题,加强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相关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管理。到2020年,全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65%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使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居于全省领先水平,力争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专栏1: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
按照“一区三园”的工业布局,加快工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非能工业。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按照“稳油、强煤、扩气,促转化”的基本思路,延长能源化工产业链条,加快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争取建设西北战略能源基地和国家石油储备库。加快青化砭能源化工产业园建设,促进油煤气综合利用和加工转化。同时,系统引进工业产业上下游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能源化工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煤炭回采率、油气采收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推进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到2020年,原油产量稳定在120万吨左右,原煤和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500万吨和15亿立方米。
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在枣园、蟠龙、临镇等乡镇建设一批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促进我区能源结构调整。积极与中央企业、全国行业著名企业合作,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动光伏与农业一体化、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积极与中央企业、全国行业著名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风电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区光伏达到300MW,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MW。
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培育壮大非能工业,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着力打造新区东区方塔新兴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工业、临空产业和信息产业。加快建设河庄坪农副产品销售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苹果、杂粮、蔬菜、肉蛋奶、果品等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产业,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能源产业生产需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逐渐增加零部件生产领域的业务规模,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走出去,加快川口建材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材料、建材等产业产品。积极引导治平、龙腾等现有建材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各种废料的重复利用,发展新型材料。围绕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轻工制造业,鼓励引导企业大力开发旅游纪念产品、工艺美术品、酒店用品、陕北土特产等旅游商品,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型材料工业,重点支持陕西长清易通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超高分子防腐耐磨复合内衬油管、延安昱博陶粒砂有限公司的中低密度陶粒砂、陕西高功暖通科技有限公司的超导瓷电采暖壁挂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推广应用。支持卷烟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增加高端产品比例。到2020年,规上非能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
专栏2:新型工业重点工程
以“服务市区、富裕农民”为目标,建立品牌培育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化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有机化发展。到2020年,培育发展运行良好功能完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0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力争建成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万吨左右。
按照“标准化建园、规范化管理、科技化渗透、多元化投入、规模化经营”的总要求,发展壮大苹果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成市级标准化管理示范园20万亩,省级标准化管理示范园10万亩,重点建设川口山地苹果示范园区、柳林山地苹果示范园区、临镇苹果示范园区,全面提高苹果示范园科学管理水平,推动苹果产业向精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大力培育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苹果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区、镇(乡)、村三级科技培训体系,实施苹果科技入户工程和基层农技指导员项目,加快适用型苹果技术成果的引进、创新和转化。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苹果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营造政府主导、企业推动、全民参与的品牌建设氛围,塑造宝塔山地苹果区域品牌。到2020年,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苹果总产量达到40万吨,总产值达到20亿元。
按照提升温室菜、稳固弓棚菜、发展露地菜“三菜并举”的发展思路,推动蔬菜产业从低水平、粗放型向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型转变。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每年新增蔬菜面积3920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120亩、大弓棚800亩,发展露地菜3000亩。整合全区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蔬菜生产销售管理机制。注重优质化、特色化、规模化生产,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着力打造宝塔蔬菜品牌。加快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提升农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做优枣园温家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拓展甘谷驿顾屯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丰富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园区示范带动能力。围绕春秋两季育苗关键农时,全面开展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工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加大蔬菜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蔬菜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1万亩,总产量达到31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
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养殖小区支撑,适度规模户补充”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良种化繁育、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和常态化防疫,建设智慧畜牧,推进以畜优果。推进畜牧产业园区化发展,重点建设临镇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李渠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形成以城区养殖生态圈和延壶特色养殖带为核心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积极争取全国有影响力的养殖龙头企业入驻我区,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推动肉类深加工和有机肥生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畜牧产业深度融合,搭建畜牧业市场信息平台。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重点对生产、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加强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无公害型、生态型养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安全特色的名牌产品,逐步实现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跨越。到2020年,实现生猪饲养量22万头,鸡饲养量150万只,肉牛饲养量5万头,奶牛饲养量1000头,畜牧业产值达5亿元。
坚持水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发利用水库、荒水、荒沟、荒滩和旧河道,发展现代特色水产业。大力发展健康水产、生态水产,严格管理鱼药、添加剂、饲料市场,禁止使用有残毒的鱼药和含激素的添加剂、饲料。积极推进水产业与蔬菜、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完善提升张新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园区。提高水资源环保意识,重视水产业水质监测,加强水污染管理。到2020年,水产业产值达到3亿元。
专栏3:现代农业重点工程